来源:中国知网
在明朝的开端,有一位被封为谷王的藩王,这位藩王名叫朱橞,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九子。
朱橞在大明历史中的声望并不显著,对他的评价寥寥无几,且多数评价都带有负面色彩。
他虽然身为大明亲王,却在靖难之役中背叛了自己的亲侄子——建文帝朱允炆。
在朱橞向燕王朱棣靠拢之前,他曾向朱棣询问,若攻下南京城,能否确保其家族的安全。在朱棣作出保证之后,朱橞便毫不犹豫地打开了南京城门,使得叛军得以顺利进入城内。
朱棣登基之后,对有功之臣进行奖赏,朱橞因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,迅速攀升,一跃成为朝廷中的显赫权贵。
然而他的结局,可不算太乐观了。
大明谷王
朱橞乃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九子,因其年幼且在诸子中排行较后,故当其被册封为藩王之际,诸如秦王、燕王、楚王等常见封号,早已被其兄长们所占据。
朱橞的封地位于战事频仍的大明边疆宣府,宣府在战国时期被称为上谷郡。依照先秦时期的制度,诸侯王有权以封地为自己的称号。
《明史》中提及:“宣府,即上谷之地,因此得名谷王”,朱橞被加封为明朝的首位谷王,而且他是明朝唯一的一位谷王。在他之后,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,都再无谷王。
明太祖朱元璋拥有众多子嗣,然而在农民出身的朱老眼中,唯独马皇后所生的朱标被视为他真正的亲生骨肉,而其他子女则被视为因皇帝身份而附带产生的“额外产物”。
朱元璋登基为帝之后,他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将懿文太子朱标塑造成未来的君主,而他的其他子嗣,在被封为藩王之后,则被派遣至各自的领地。
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让其他皇子远离朝政核心,防止他们与太子朱标争夺权力。另一方面,鉴于大明初建,国基尚不稳固,边疆各地亟需军队驻守,而让众多亲王负责各自的封地管理,无疑是确保国家安定的最佳策略。
在明太祖朱元璋安排儿子们治理封地之际,他准许他们维持军队的指挥权,并自行组建并训练军队。
他对藩王们掌握军队并可能起兵造反的情况毫无忧虑,原因在于大明军队中的显赫勋贵均归属于朱标的太子党阵营,而藩王们所拥有的兵力与徐达、蓝玉等杰出将领相比,根本无法匹敌。
然而,天意弄人,英才早逝,太子朱标在37岁那年不幸离世,朱元璋不愿从其他儿子中挑选储君,因此决定让朱标的儿子,即皇太孙朱允炆,直接继承皇位,成为一国之君。
朱允炆登基后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削弱藩镇势力,周王、齐王等藩王相继被处决,谷王朱橞因势单力薄而侥幸逃脱,但燕王朱棣却不愿坐以待毙,遂起兵反抗,从而引发了靖难之变。
靖难之役
朱棣发动叛乱,其军队攻势迅猛,如同破竹之势,接连攻克城池,直至逼近朱橞的封地宣府,仅剩不足百里之遥的怀来之地。
在叛军进攻怀来之际,大明将领宋忠曾向谷王朱橞寻求支援,然而,待援军尚未动身,怀来城池已然失守。
此时朱橞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处境中:作为大明的藩王,他理应向建文帝效忠,并抵御燕王朱棣所率领的叛军。然而,他深知燕王朱棣的军事才能之卓越,仅凭宣府的兵力,根本无法与叛军抗衡。
朱棣,作为他亲哥哥的弟弟,昔日对他尚且颇为照顾,然而如今面对建文帝残酷的削藩政策,被迫起兵反抗,实属无奈之策。
身为同样受到建文帝猜忌的藩王,若选择支持朱棣,必将背负不忠的恶名;而若站在建文一边,却又非朱棣之敌手,战乱中丧命的可能性极大。
经过深思熟虑,朱橞最终选择放弃城池,迅速撤退至首都南京,并向建文帝上奏,称是为了避难。
身为地位低微的藩王,既无强大军队亦无雄厚权力,面对朱棣的挑战,他无法抵挡,这是可以理解的;建文帝对此也难以责备。
如此一来,既巧妙地避开了与朱棣叛军的正面冲突,若朱棣果真登基为帝,自己在靖难之役中也未曾对朱棣有所冒犯,自然可以继续做个悠闲的亲王,享受荣华富贵。
燕王朱棣的叛军打到大明首都南京城时,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。
南京的防御坚不可摧,城内不仅粮食储备丰富,而且拥有二十余万精锐之师,对于燕王朱棣的叛军来说,攻克南京城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
若对南京实施围困,逐步削弱城内守军实力,虽有可能取得胜利,然而这种做法将导致耗时过长。
俗话说兵贵神速,朱棣担心夜长梦多,就秘密策反了谷王朱橞。
朱橞忧虑朱棣一旦入城,恐其会采取鸟尽弓藏的手段,然而朱棣立誓定当优待朱橞,最终朱橞答应协助朱棣。
建文帝曾令谷王朱橞负责守护南京城中的金川门,然而朱橞背叛了建文帝,擅自开启金川门,使得朱棣的叛军得以毫无损伤地涌入南京城内。城内的守军因此受到了突袭,措手不及之下,朱棣的靖难之役最终以他的胜利作为了终结。
咎由自取
朱棣称帝后号永乐,史称明成祖。
靖难之役结束后,朝廷按照功绩进行奖赏。在南京城之战中,谷王朱橞成功打开了金川门,他的贡献至关重要。因此,朱棣对他进行了封赏。
朱橞原本的封地位于边陲之地,那里土地贫瘠,战事不断。朱棣为了奖赏他,特意将封地迁至富饶安宁的长沙,并赋予他湖广二省的管辖权,赐予他三千食邑,而他所得的金银珠宝更是数不胜数。
理应而言,朱橞原本只是地位低微的藩王,却意外地晋升为新朝最显赫的亲王,按此情形,他本应尽情享受荣华富贵。他却在沉迷于纵情声色、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中,迷失了双眼,堕落了心灵,最终沦为一个贪婪残暴的诸侯。
朱橞不但不满足于已有的荣华富贵,竟然还抱有模仿燕王行为的幻想,效仿四哥朱棣发动叛乱,企图自立为帝。
他不仅散播了流言蜚语,还伪造了明太祖朱元璋的遗诏,声称太祖曾预言谷王将得天下,并且,他还……暗中积累了大批粮草武器,准备伺机起兵。
永乐大帝朱棣岂是建文那样的无能昏君?
朱橞的图谋尚未展开,便被朱棣暗中派遣的耳目揭露,朱棣在朱橞起兵造反之前,已将朱橞拘捕至南京。
皇室成员们一致呼吁将犯下大逆不道的罪行之谷王处以极刑,然而朱棣却因念及他昔日的功绩,终究心慈手软,决定保留他的性命,只是剥夺了他的爵位,将他降为平民。
最终,历经起伏的谷王朱橞在牢狱中度过了三年的囚禁生涯,最终在孤独与落寞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自那以后,直至大明朝的覆灭,谷王的身影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《微妙的平衡:探讨蜀献王朱椿与明成祖之间的关联》一文,由宋立杰撰写,收录在中国知网。
怎么申请股票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