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这个夏天简直成了大烤箱!德国柏林的马路能煎鸡蛋,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广场鸽子都躲到喷泉里不肯出来。你猜最离谱的是什么?当气温飙到46度时,巴黎的咖啡馆还在坚持用纸扇降温。中国制造的空调正在欧洲上演逆袭大戏,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反而用不上救命电器呢?
老房子成了最大障碍。德国柏林墙时代的公寓楼,窗户只有A4纸那么大,空调外机根本没地方挂。英国更夸张,连外机颜色都要管,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必须配青铜色外壳,结果空调价格直接翻倍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老城区,居民们正和中国厂商商量,能不能把外机做成文艺复兴雕塑的样子。
电费账单吓退了不少人。慕尼黑的面包师汉斯算过账,开一个月空调的电费够买300个碱水面包。法国里昂的退休教师玛德琳宁愿每天冲五次凉水澡,也不敢碰空调遥控器。但中国厂商推出的省电机型正在改变局面,马赛的渔港仓库装上中国空调后,电费比用德国货少了55%。
政策限制开始松动。巴塞罗那市政府偷偷修改了古建筑保护条例,允许在隐蔽处安装超薄外机。维也纳的音乐厅甚至给空调外机加装了声学罩,既不影响建筑美观,又能保证音乐会期间室温适宜。不过柏林有些街区还在争论,要不要为空调外机专门成立审美委员会。
不同世代的人反应截然不同。米兰的90后上班族朱利奥,把第一个月工资全用来买中国空调。而他的奶奶坚持认为,吹自然风才是健康之道,结果中暑送医三次。巴黎的幼儿园现在流行教小朋友唱"开空调省电歌",但有些老人协会仍在宣传"扇子防痴呆"的理论。
交通系统成了重灾区。德国高铁因为没空调,铁轨变形导致大批列车停运。现在他们正和中国中车谈判,想引进带冰晶制冷系统的车厢。威尼斯的水上巴士司机们集体罢工,要求给驾驶舱装空调,否则拒绝在午后开船。
中国厂商的应变能力令人惊讶。为西班牙设计的空调外机厚度只有可乐罐那么宽,希腊版本的外壳能抗海水腐蚀。最受欢迎的是"静音模式",巴黎公寓楼里再也不会因为空调噪音引发邻居大战。不过英国用户还在抱怨,为什么中国空调的语音助手听不懂利物浦口音。
这场高温正在改写欧洲的生活方式。罗马的冰淇淋店开始24小时营业,成为新型避暑中心。荷兰的奶牛场给牲畜棚装空调后,牛奶产量意外提升15%。但波兰的煤矿工人却发愁,因为政府要求他们用空调,可矿洞里根本没合适电压。
现在欧洲人终于明白,面对气候变化,固执和传统都得让步。不过当柏林年轻人喝着冰啤酒吹空调时,他们的祖父可能正在花园里搭帐篷睡觉。你觉得这场空调革命,最终能改变欧洲人的夏日习惯吗?
怎么申请股票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