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,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使命,6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,70后赶上了制造业的突飞猛进,90后赶上了人工智能的新技术革命,作为80后,我们搭上了楼市起伏的这趟过山车。
房地产的崛起年代应该是在2008年之后,也就是80后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没几年的时间,到了买房成家的年纪,房价开始涨了起来,在那个时候衍生出了刚需这个名词,当然还有学区房这类概念。
在2008-2018年之间,也是80后的买房高峰期,有自住的,有改善的,也有为了孩子上学的,更有觉得买房能赚钱,撬动杠杆投资打新的。因为80后的人口基数足够庞大,也就支撑了房地产辉煌和野蛮扩张的十年。
时间来到2019年之后,经济增速放缓,各行业产能过剩,钱难赚了,好多人失业了,收入断崖式下滑,在这波人里面,80后是主力军,这个时候的80后是上有老下有小,扛着房贷往前走。
如果房价能够持续向上,那么对于80后来说,最起码纸面财富是稳中有涨,好巧不巧,房价塌房了,几年的时间,房价跌幅在3-5成不止,简单点说,就是负债没有减少,但是通过房产绑定的财富蒸发了。
又叠加失业率上升,收入下降,很多80后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阶段,生活总是要继续,房子可大可小可以卖掉,但是老婆孩子吃喝少不了,那索性卖房吧,可这几年二手挂牌量激增,内卷之下,房价只会是跌跌不休。
前些年,我们总会说这样的话,买一套房要掏空一个家庭6个钱包,如果只是掏空曾经的积蓄倒不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是透支未来的收入,也就是加杠杆贷款买房,给银行打30年的长工,房奴这个词也就应运而生了。
还是那句话,如果房价一直上涨,房子一直有着充足的流通性和金融价值,那么做个房奴也未尝不可,毕竟财富是增加的;可别忘了,80之后,出生率是持续下降的,人口减少了,就没有足够的后来人给80后的房子买单了,这就是对供需失衡最通俗的解释。
我是个80后,我身边大多数同龄人都是像我上面说的那样,一步步过来的,说几句公道话,今天的社会发展的这么好,这个钱是从哪里来的,在很大程度上是土地出让金和房产税收贡献的,说白了,就是房奴透支了未来收入。
在房奴群体中,80后人数的占比尤为突出,也就是说80后已经用未来的收入实现了今天社会的繁荣,说句不中听的话,80后没有集体见马克思之前,那我们楼市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调整结束。
怎么申请股票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